手机版 · 资讯 全国 [切换]
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

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

找学校,就上校之家!

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
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
学校名称: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
所在区域:广东省广州市
学校类型:技工学校
浏览次数:4318
学校性质:民办学校
学校等级:市重点
更新时间:2022-01-19
联系我们

扫一扫分享本页

QQ:844129521
电话:18620125455

学生违纪,老师究竟该怎么批评?

2022-04-01 阅读:765

导读


老子管教孩子,老师管教学生,自古以来天经地义,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“子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”。可现如今,老师批评学生,怎么那么容易“惹祸上身”呢?


不知从何时开始,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“事儿”。


学生是千姿百态的,错误是五花八门的,老师的办法却是有限的。


很多处理方法仔细推敲确实有问题,很可能会被归入到变相体罚学生,不尊重学生、侮辱学生人格的范畴。


但迄今什么叫变相体罚学生?什么叫不尊重学生?从来没有人给一个标准。事实上也绝不可能给标准。


每个孩子都不一样,他们的敏感性和承受度都不同。很可能一件事情的处理,对别的孩子来说不值一提。


但对另外一个孩子来说,就是天大的事。所以这个度无法界定。如果勉强给出界定,学生有恃无恐,老师或许会更加缩手缩脚。


标准确实难以界定。甚至有老师赌气说,不知道哪句话哪个举动就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,给自己惹一大堆麻烦,以后只表扬就不批评了,什么烦恼都没有。


《人民日报》曾刊文《“老师不敢批评学生”谁之过?》,其中写道:


老子管教孩子,老师管教学生,自古以来天经地义,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“子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”。


可现如今,老师批评学生,怎么那么容易“惹祸上身”呢?


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”,学生做得不对,老师自然要批评,假若是非不分,如何称之为“教育”呢?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。


今天的孩子,都是每家每户的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,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,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,长辈还一副“很受用”的模样。


试想,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,面对老师的批评,怎能坦然接受?一遇批评,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,要么“揭竿而起”、离家出走,要么向家长“告状”。


可悲的是,“熊孩子”背后往往是“熊大人”,一听孩子受了“委屈”,心里便老大不痛快:我都舍不得批评,你竟敢批评,那还了得?


老师不敢批评学生,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。


比如,面对校园暴力,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,及时批评制止,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,使其逐步走上歧途;另一方面,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,造成二度伤害。


同时,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。


学生有错,老师批评,这何罪之有?但孩子的心理相对脆弱,老师的批评则需要讲究时机和方法。


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,他们认为,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,不应该责备。清人陈继儒认为“卑幼有过,慎其所以责让之者”。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:


第一,“对众不责”,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。

第二,“愧悔不责”,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。

第三,“暮夜不责”,即夜晚不责备孩子。

第四,“正饮食不责”,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。

第五,“正欢庆不责”,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。

第六,“正悲忧不责”,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。

第七,“疾病不责”,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。


于永正老师曾发文批评学生要讲艺术,现在分享给各位老师。建议家长们看到后也可以分享给老师,以减少悲剧发生。


避免用斥责性语言


我在批评学生时总是努力避免使用诸如“你算是没法治了”之类的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语言。


朱飞这学生与他的名字一样,带有“飞”的特点。数学老师几次向我反映:每次考试,应用题很少全对,读题时目光像飞一样,读不进去,理解能力差。


期中考试后,她验证似的把朱飞的试卷朝我桌上一放:“看看,六道应用题错了三道,不是理解能力差是什么?”


“理解能力差?可千万别这么对他说。”我说。


下午自习课我把朱飞请到办公室,交给他一张试卷,请他把其中的三道应用题(即他做错的三题)做一下。要求他每题至少读五遍,第一遍慢读,并要用笔尖指着读,做到“字字入目”,边读边想。


读懂了上一句,再读下一句。如果读五遍仍读不懂,再读第六遍、第七遍。


卷子交上来了,两对一错。


我把期中数学试卷递给他:“看看,为什么考试时没做对!”“我最怕应用题,老师说我理解力有问题。”他喃喃地说。


“应用题怕动脑子的人。你不是理解力有问题,而是没用心读,没用心思考。做错的一题,你也能想出来。回家去想,给你三天时间。”


第二天他就做出来了,并一再声明,是他自己想出来的。


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、马虎粗心一类的话变为启迪性的、期待性的语言,这是一种艺术的批评。


坚持我的说法


这样的师生对抗局面时有所见:


师:你怎么这么粗野!净说脏话!


生:谁净说脏话了?谁叫他先骂我的!


师:他骂你已经不对,你再回敬一句,岂不是错上加错!各自应当考虑自己的错误嘛……


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夫妻双方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的文章。文章说,为了避免争执,在向对方提出批评时,应坚持“我”的说法。例如说“我感到生气”而不说“你这么顽固”。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指责。


坚持“我”的说法更适用于批评学生。


一位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,居然逃学半天。早上,他照例背着书包上学,中午照例背着书包回家。家长却被蒙在鼓里。


“老师十分生气!不完成作业已经不对了,再逃学,不是更错?你爸爸妈妈知道了,不更气?”我严肃地对他说。不但坚持“我”的说法,连家长也“裹”进来了。


他什么也没说,眼皮垂了下来。


我继续说:“我怎么也想不明白,你会这样做。要知道,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上午宝贵的时间,而是诚实。我感到痛心,希望不再出现第二次。当然,你爱面子,没完成作业怕批评。但你忘了,逃学不更让老师难以原谅?”


“老师,我绝不会再有第二次了。”他发誓。“我相信你言而有信,不会令我和家长失望。”


逃学的事再也没有发生。


榜样就是一种无声的批评


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地上有纸屑,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捡起来。这时,凡是看到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会不由得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--看看有无字纸等脏物。


这既是榜样起的作用,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。


应该说,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批评。


批改作文遇到字迹潦草的,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“希望把字写工整”的话。写这样的话的时候,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丝不苟地写。


假如一气之下(遇到这样的作文,常常改着改着气就来了),“意到笔随”,来个龙飞凤舞,还不如不写得好。看到老师写得比他还潦草得多的字--而且是批评学生写字不好的字--学生会怎么想,怎么说?


有时,我把不认真书写的学生喊到我跟前,看一些字迹工整、字体娟秀的作文。我什么也不说。当然也不让学生评论与表态,看完就离开。


批评,有时需要电闪雷鸣,有时需要和风细雨;有时需要凝重委婉,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。有些事理说清楚了,反倒什么都没有了。


看服比说服更有效果


批评有“说服”和“看服”之分。“看服”就是让学生看正面的东西,使其受到感化。无声的批评就属于“看服”。


说服也罢,看服也罢,倘若能把握好时机,讲究点方法,效果会更佳。


张乐(化名)写了一篇十分出色的作文。


我请他在班里朗读。读到精彩处,我在一旁评点,并带头为他鼓掌。在班里当众读作文,是一种很高的荣誉,不少人上了六年小学都没有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。


我端详着他的作文,爱不释手,自言自语似的说:“真是出乎意料。写出这样好的文章,谁不喜欢!唉,如果不那个,该多好!”说到这里,我装着失言的样子说:“我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呢?人家已经改了,还说!”


张乐的脸顿时绯红。此时,用话来窘他,效果肯定好。


我说的“那个”,其实学生们心里十分了然。张乐有个偷东西的毛病。前不久,才在同学家里偷了钱。一犯再犯,后果堪虞。


不久,有一个学生在街心花园拾到一个书包,里面除了书簿、文具之外,还有钱。从本子上得知,失主是附近学校的一名四年级的学生。


我郑重地表扬这位拾包者不为钱物所动的品质,教育大家要做“喻于义”的“君子”,不做“喻于利”的“小人”。下午课外活动时间,我请张乐陪同拾包的同学一起将书包送到失主所在学校。


老师们都说我这一招高。是的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
请相信,老师和家长从不应该也不能是敌对关系,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!


政策咨询 | 报考须知 | 专业指导